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国产宾馆露脸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爆乳www无码专区-日韩AAAA片毛片少妇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xié)會,歡迎您!

English服務熱線:010-59231580

搜索

歷史的細節(jié):橫跨千年的鋼鐵歷史

從遠古時代開始,人類對于硬度的追求就已經衍變成一種崇拜,這種崇拜一直保留到現在。東方有著悠久深厚的玉崇拜,西方世界則對鉆石拜膜有加;對玉和鉆石的崇拜其實都是石器文化的遺風。中國發(fā)現并利用玉大約在黃帝時代,《越絕書》上說:“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以伐樹木。

一 、青銅時代

從遠古時代開始,人類對于硬度的追求就已經衍變成一種崇拜,這種崇拜一直保留到現在。東方有著悠久深厚的玉崇拜,西方世界則對鉆石拜膜有加;對玉和鉆石的崇拜其實都是石器文化的遺風。中國發(fā)現并利用玉大約在黃帝時代,《越絕書》上說:“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以伐樹木為宮室,鑿地。”由此可見,玉器完全是作為石器使用的,用來做兵器,或者是伐木的斧子,甚至鋤地的耒。

 

中國古人對玉的籠統(tǒng)概念是“石之美者”。用現代化電動切割機器,切出一塊15厘米厚的玉芯只需15分鐘;但在8000年以前的玉器時代,工匠要取出同樣的玉芯則需要幾年的時間;如要琢磨成器,更不知要花費多少時間。耗費幾代人精力的“和氏璧”傳奇,足以說明什么叫“價值連城”。玉器的最大意義在于開創(chuàng)了中國禮文化,玉璽成為皇權的象征;《周禮》說:“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zhí)鎮(zhèn)圭,公執(zhí)桓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子執(zhí)谷璧,男執(zhí)蒲璧。”

 

中國文字最早產生于鏤刻于獸骨的甲骨文時代,然后經歷鑄造于青銅器的金文時代,再到勒于石碑的篆字時代。在相當長的歷史中,石器的碑刻與印章一直是中國文字主要傳播形式。從石器、骨器到玉器、陶器和漆器,再到金屬,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黃金應是人類發(fā)現的第一種金屬,因為它是自然存在的,不需要化學提取。這與鉆石或者玉有相似的一面。金之后,接下來就是銅和錫。人們或許是在燒制陶器時學會了冶金技術。冶金的過程中,金屬與石器分道揚鑣。金屬的可塑性使人類獲得了一種全新的材料,它比陶器和漆器更加珍貴,很快就被用來制作貨幣和禮器。青銅的硬度和延展性使人類逐步擺脫了對石材的依賴,石器時代終于被青銅時代取代。

 

希臘的克里特島于公元前3000年進入青銅時代;4000年前,西亞已進入青銅時代的鼎盛時期。中國的青銅時代即夏、商、周三代。早期商代青銅器還透露出了對木制品的拙樸模仿的痕跡。“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作為禮器,青銅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開端,鐘鳴鼎食孕育了中國傳統(tǒng)的政治和權力?,F代出土的司母戊鼎重達1700斤,沒有三五百人的手工工場是根本無法完成的。

 

根據銅與錫的配比不同,青銅合金可以形成不同的物理強度,因而可以適應不同的器物制造?!吨芏Y•考工記》記載:

 

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種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參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

 

事實上,真正的青銅閃著黃金一般的光芒,并不像我們在博物館中看到的那樣布滿綠銹。“越王勾踐劍”歷經將近3000年的歲月滄桑,據說至今依然鋒利無比。真實的青銅質地仍然較軟,故青銅兵器主要是用于刺殺,比如矛、戟、戈等。在所有文明中,青銅時代相對都比較短暫,它只是人類從石器時代向鐵器時代的一個過渡。“青銅可以制造有用的工具和武器,但是并不能排擠掉石器,這一點只有鐵器才能做到”(恩格斯)。

 

二 、上帝的禮物

與黃金和青銅相比,鐵才是上帝賜給人類真正神奇的禮物,正如《古蘭經》中所說:“上帝把鐵送至人間,在那里它為人類提供強大的力量和諸多的用途。”

 

早期人類所用的鐵確實都來自“上帝”,或者說“外星人”。從天而降的隕石鐵(含鐵90.85%)帶給人類關于一種神奇金屬的傳說和體驗。埃及人把鐵叫做“天石”。在古希臘文中,“星”和“鐵”是同一個詞。因為隕石之難得,早期的鐵是非常昂貴的,屬于奢侈品。公元前1300年之前,煉鐵術在安納托利亞的希泰族是一個嚴守的秘密。在著名的荷馬史詩中,鐵與黃金同價。在《尚書•禹貢》中,鐵是僅次于金的貢品。由于鐵很稀貴,所以它最初僅被用于小件的珠寶上。

 

早期的鐵可能是公元前3000年赫梯人煉銅或煉鉛時偶然產生的一種副產品,但鐵在柔韌性和耐用性方面均大大超過了銅。大約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居住在亞美尼亞山區(qū)的查萊比斯部落,學會了將熟鐵放入炭火中加熱,然后淬火,再加熱、錘打,經過輪番加工處理,使鐵質變得十分堅硬。在鐵器加工處理的過程中,由于偶然在鐵的表面溶進了碳微粒,因而制成了最初的鋼。公元前1200年前,這種新的冶金技術已在整個地中海東部地區(qū)得到廣泛采用。

 

公元前5世紀,歐洲早期的凱爾特人用木炭將粉碎的鐵礦石,熔為海綿狀的碳化鐵,然后經過反復鍛打,做成需要的鐵器。將“石頭”變成堅硬閃亮的鐵器,這在中世紀都被視為一種神奇的事情,而鐵匠也被當做具有神秘力量的人。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人相信,鐵匠擁有超自然力量,他們的技藝被視為神授的才能。

 

雖然鐵在地球表面廣有分布,但要把鐵從鐵礦石中提煉出來,首先要把礦石用高溫燒化。鐵的熔點(1535℃)比銅(1083℃)高得多,這使得它比銅難于熔煉。但更高的硬度與非常豐富的鐵礦資源,又使得鐵相對青銅來說更加容易得到,因此鐵在各方面運用和需求很快便遠遠超過青銅。

 

對于鐵的重要作用,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中曾說,“鐵一旦成為生產中最重要的原料,這意味著人類進化史上發(fā)生了最重大的事件。”與青銅相比,鐵器時代的到來更具有普遍意義。因此,恩格斯將鐵器時代稱為“英雄時代”。

 

鐵器的出現迅速改變了社會從生產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木犁裝上鐵鏵后,耕地效率大幅提高。鐵制農具使大量的林地被開墾為耕地,糧食產出大增。鐵制工具使木匠如虎添翼,改變了建筑和艦船的面貌。“鐵已在為人類服務,它是歷史上起過革命作用的各種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種學科。……它給手工業(yè)工人提供了一種堅固銳利的、非石頭的、或當時所知道的其它金屬所能抵擋的工具”(恩格斯)。

 

鐵制輪箍讓車輪更加結實,從而使戰(zhàn)車成為戰(zhàn)爭的利器。鐵制武器被稱為“歷史上最好也最惡劣”的武器。由此看來,管仲將鐵稱之為“惡金”是幾分道理的。鐵匠們發(fā)現,提高鐵里的碳含量就會生成更為鋒利堅韌的鋼,這種鋼制的劍和鐵矛使戰(zhàn)爭成為人類的噩夢。東非的馬塞伊人認為,上帝禁止人類互相殺戮,而鐵匠制造的刀槍引誘人們殺戮。因此在馬塞伊人中,鐵匠則屬于賤民,不僅不能跟鐵匠通婚,甚至不能提“鐵匠”兩字,否則會招引來獅子。這與雅庫特人正好相反。

 

三、 神奇的釘子

鐵器一經出現,人類歷史就馬上發(fā)生改變。“共工之戰(zhàn),鐵铦短者及乎敵,鎧甲不堅者傷乎體。”使用鋼鐵武器的帝國能夠輕而易舉地征服或消滅使用石制和木制武器的部落。沒有鐵器的新大陸成為鐵器的試驗場。歷史學家認為,從公元1500年開始的這種技術與政治上的差異,成為現代世界不平等的直接原因。當西班牙殖民者身披鐵甲、手持鐵器來到新大陸時,面對石器裝備的美洲土著戰(zhàn)士,如虎入羊群一般。戴蒙德在《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樣描述:

 

在西班牙人對印加人的征服中,槍炮只起了一種次要的作用。當時的槍(所謂的火繩槍)既難裝填,又難發(fā)射,皮薩羅也只有十來支這樣的槍。在它們能夠湊合著發(fā)射出去的那些場合,它們的確產生了巨大的心理作用。重要得多的倒是西班牙人的鋼刀、長矛和匕首,這些都是用來屠殺身體甚少防護的印第安人的強有力的銳利武器。相比之下,印第安人的無棱無鋒的棍棒雖然也能打傷西班牙人和他們的馬匹,但很少能將其殺死。西班牙人的鐵甲或鎖子甲,尤其是他們的鋼盔,通常都能有效地對付棍棒的打擊,而印第安人的護身軟墊則無法防御鋼鐵武器的進攻。

 

鐵器的出現導致手工業(yè)從農業(yè)中分離出來,隨之商品和貿易就接踵而來。

 

在鐵器文化中,釘子或許最有傳奇色彩。在西方文化中,鐵器最廣泛的應用就是釘子。古羅馬時代,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殖民探險時代,鐵釘成為白人對土著最常用的交易貨幣。庫克船長的水手常常用釘子作嫖資。“野蠻人”將白人的釘子視若珍寶,以至于為了拔取釘子,殖民者的船只屢屢被野蠻人沖擊破壞。因為沒有釘子,波利尼西亞人只能用繩索捆扎。

 

在人類歷史上,很早就有專業(yè)化的趨勢,因此釘子具有某種隱喻的成分。釘子在歐洲是最早實現專業(yè)化大批量生產的商品,甚至研制出機械化的、提高產量的軋制機和縱切機。1775年在英格蘭,釘子制造業(yè)每年就要用去10000噸鐵,雇用約10000名工人。亞當•斯密說過:“一個普通鐵匠不如一個專業(yè)制釘工更擅長制造釘子”。一顆小小的釘子背后,是一種復雜的生產體系。

 

僅僅就釘子而言,中國似乎并沒有超越手工生產階段,釘子常常是鐵匠的副產品。這種現象甚至一直延續(xù)到數十年前的中國,精美的“洋釘”在人民公社的鄉(xiāng)村仍被視為一種珍貴的物品。釘子的缺失,導致中國一直以復雜的卯榫連接來代替釘子,而且中國一直沒有出現更為“神奇”的螺絲釘。許倬云在《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一書中說:“在歐洲整個機械發(fā)展史上,有一個東西——螺絲釘,為中國所無。而這小小螺絲釘,卻可決定我們火力、武器的發(fā)展與否。”

 

但就鑄鐵技術而言,中國領先于西方1300年。與銅的冶煉相比,冶鐵需要更高的溫度,這一方面導致鼓風技術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燃料的消耗。如果說在傳統(tǒng)的四大發(fā)明之外還有什么發(fā)明值得中國驕傲的話,那么當推鼓風機了。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這種雙向推拉的鼓風機使中國一直保持著世界產鐵中心的地位。

 

四、 中國的鐵

中國從春秋戰(zhàn)國即進入鐵器時代。那位“江郎才盡”的江淹在《銅劍贊序》云:

 

古者以銅為兵。春秋迄于戰(zhàn)國,戰(zhàn)國迄于秦時,攻爭紛亂,兵革互興,銅既不克給,故以鐵足之。鑄銅既難,求鐵甚易,故銅兵轉少,鐵兵轉多。

 

《管子·地數》中有這樣的記載:“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山。”產鐵地點約當產銅地點的8倍。春秋時代,齊國的鐵冶業(yè)和制鹽業(yè)并駕齊驅,管仲將“官山海”(鹽鐵稅)視為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一女必有一鍼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若其事立;行服連軺輦者必有一斤一鋸一錐一鑿,若其事立。不爾而成事者,天下無有。”

 

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的《鹽鐵論》,記錄了中國知識分子杯葛鹽鐵國有化的史實。當時全國各地成立了許多官辦鑄鐵局,壟斷了鐵器冶煉和制造。“鹽、鐵賈貴,百姓不便。貧民或木耕手耨,土櫌淡食。鐵官賣器不售,或頗賦與民。”

 

早在公元前6世紀,中國就已經生產鑄鐵;但直到13世紀,這種技術才隨同火藥一起傳到西歐。古羅馬時代,“中國鐵”已經成為歐洲市場上的暢銷貨。這些通過安息傳來的中國鐵被羅馬歷史學家奧羅息斯稱為“馬爾吉”。10世紀晚期的中國生鐵年產量就達到12.5萬噸,而1720年英國的鐵產量尚不足2萬噸。直到18世紀歐洲工業(yè)革命之前,中國的鋼鐵業(yè)始終執(zhí)世界之牛耳。

 

東洋史學家宮崎市定在《中國的鐵》一文中有這樣的記述:

 

中國鐵的生產,在產業(yè)革命以前的世界史上,具有世界范圍的意義。自戰(zhàn)國時代中國即盛行使用鐵器,到了漢代就形成了一個高峰。中國的鐵一直被販賣到羅馬的市場上。漢代所以能給匈奴打擊使它向西方逃竄,就是因為使用了鐵質的武器。然而至三國以后,中國國內便感到鐵不足用了。就連長伽和腳鐐等刑具,以前本來是用鐵制造的,這時也用木制品來代替。在這時代形成的北方民族的語言中,沒有直接采納中國語中“鐵”這個字的痕跡。

 

可是從唐末到宋初,中國發(fā)生了可以稱為燃料革命的一大事件,燃燒煤炭取得高熱,并利用煤炭煉鐵,使鐵已有大量生產的可能。這就在世界史上出現了遠東的優(yōu)越地位。蒙古的大規(guī)模征伐即由于利用了中國的鐵;在蒙古征伐的逼迫下,又發(fā)生了突厥族西遷的事件。在南海方面,中國的鐵成為重要的貿易品,一直輸出到阿拉伯半島一帶。

 

鐵的優(yōu)點是強度和延展性。根據碳含量的不同,鐵具有從韌性到脆性等不同的物理性能,而鋼的強度遠遠勝過其他常見金屬。鐵器遠遠勝過之前的石器和青銅,但鋼鐵的熔點幾乎是青銅的兩倍,因此熔化鐵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在很長時間里,歐洲人只能使鐵軟化,而不能使它熔化;要得到一件理想的鐵器,只能依靠不停地鍛打。14世紀水力鼓風機出現以后,火的溫度被提高到可以熔化鐵的程度,鑄鐵才出現,這比中國晚了1000多年。液態(tài)生鐵的鑄造技術是人類步入鐵器時代之后一個飛躍,從此以后,鐵器能夠以非常廉價的方式批量生產。這種工具變革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使鐵成為廉價的、通用的、大眾能夠使用的工具和武器。

 

隋唐時代,中國就已經出現了灌鋼法。“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封泥煉之,鍛令相入,謂之團鋼,亦謂之灌鋼。”也可能是鐵價低廉,中國刀在工藝上不如倭刀,只能以厚重彌補刀的強度。在相當長的歷史中,佩劍是一個中國傳統(tǒng)紳士的身份標志,但韓信因為佩劍而不得不忍受“胯下之辱”。

 

在開放冶鐵民營后,明代中國的鐵產量進一步超過宋朝時期,在永樂初年(1403年)的鐵產量超過16萬噸,相當于18世紀初整個歐洲的全部產量。號稱世界第一鐘的“永樂大鐘”重46500公斤,鐘內外鑄滿佛教經咒達22萬余字,其冶煉鑄造技術在當時絕世無雙,北京大鐘寺因此鐘而聞名。中國最早將鐵用于橋梁工程,建于成化年間(1465年)的霽虹橋被李約瑟認為是“世界現存的唯一最古老的鐵索橋”。

 

五、 煤遇見鐵

早在羅馬時代,歐洲就已經普遍地使用鐵器。羅馬軍團全身披掛鐵甲時,秦始皇的虎狼之軍還是皮甲。騎士時代的歐洲實際是人類第一個鋼鐵時代,其鐵器加工技術一度達到很高的程度。制鐵業(yè)的專業(yè)化導致了更精細的分工,如鐵匠、釘匠、刀匠、鎖鏈匠、盔甲匠。

 

長期以來,歐洲一直將木炭作為冶鐵的唯一燃料,好在歐洲有廣袤的森林資源。遠離歐洲大陸的格林蘭島雖然有鐵礦石,但因為沒有森林和木材,導致鐵器奇缺,常常連修船的釘子都沒有。森林的再生速度畢竟有限,隨著冶鐵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歐洲各地的森林資源很快就消耗殆盡。每一座高爐既是生鐵的生產爐,也是森林的焚化爐;森林再生的速度根本無法與高爐吞噬的速度相比。

 

在英國,冶鐵業(yè)成為燃料黑洞,遭到全社會的指責:“都是煉鐵廠把英國的樹木吞掉了。”雖然英國并不缺少鐵礦石,但為了保護日益減少的森林資源,伊麗莎白時代不得不限制高爐數量。木材資源的枯竭,致使英國冶鐵業(yè)日漸步入窮途末路。1720年,英國總共只剩下60座高爐,不得不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生鐵。1750年,英國有80%的鐵來自森林資源豐富的瑞典。

 

18世紀末期,英國的森林覆蓋率下降到5%到10%。人類的濫砍濫伐使歐亞大陸的大片森林逐漸消失,沉睡在地下億萬年的煤出現了。其實在森林資源同樣稀缺的中國,很久以前就已經用煤來作為冶鐵的燃料。

 

煤與鐵的詭異結合,與其說是挽救了森林,不如說徹底結束了一個延續(xù)達數千年的木器時代;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與之休戚與共的森林和木材逐漸離開人類遠去。木器時代走向終結,一個不可思議的鐵器時代降臨了。來源充足的煤大大降低了煉鐵的成本,鋼鐵成為一種比木材更加廉價和易得的東西;而且鋼鐵的生產速度遠遠超過森林的再生速度,甚至它不受任何大自然的制約。

 

1762年,斯米頓引進了水力風箱,大大提高了高爐的溫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煤和豐富的鐵礦石相結合,使英國率先從木器時代進入鋼鐵時代。新創(chuàng)的攪鐵法大大縮短了生產時間,提高了鐵的產量,將以前12小時生產1噸棒鐵提高到15噸,效率提高了15倍。隨著革命性的坩堝煉鋼法的廣泛采用,英國迅速由一個鋼鐵進口國崛起成為全球最大的鋼鐵出口國。1720年英國鐵產量僅為2萬噸,1770年達到5萬噸,1800年13萬噸,1806年上升到25萬噸,到1850年英國每年可產250萬噸,1861年更增長到380萬噸。鑄鐵和鍛鐵的產量都有增長。產量增加的同時,價格大幅下跌。1801年每噸熟鐵22英鎊,到1815年只有13英磅。英國鐵產量的迅速增長和價格下降,使鐵已豐富和便宜到足以用于一般的建設。

 

鐵很快就占領了木器主宰的傳統(tǒng)領域,從橋梁、車輛、船舶到建筑。廉價的鋼鐵全面替代了已經枯竭的木材,建立在煤與鐵之上的工業(yè)時代全面來臨。

 

六、 鐵器時代

鐵器時代的到來使人們欣喜若狂。第一代鋼鐵大王約翰•威爾金森將自己得意的頭像鑄造在錢幣上。1776年,他建造了世界第一座鐵橋,這座跨度達100英尺的拱橋共有3條鑄鐵拱肋,甚至連橋面都是鐵板鋪就的,但結構上完全仿造木制橋。當他造出第一艘鐵船時,人們真的相信他是一個“鐵瘋子”——因為沒有任何正常人會相信鐵可以浮在水上。在1786年7月的賽文河上,人們卻沒有看到這個瘋子制造鐵船沉入水中。

 

威爾金森的世界完全是一個鐵的世界:鐵船、鐵路、鐵車、鐵橋、鐵房子、鐵門、鐵窗戶、鐵床。他為自己打造了一把鐵椅子,還為自己制造了一口鐵棺材。他在1808 年逝世時,人們按照他的遺囑想把他放進鐵棺材時,卻發(fā)現他太胖了。

 

如今,我們已經生活在威爾金森的后鐵器時代,汽車、鋼橋和鋼構建筑。

 

在歐洲,對人們日常生活影響最大的或許是鐵制餐具。從遠古時代開始,歐洲人除過迫不得已的對食物的切割,一般都是用手直接抓住食物吃。鐵器時代的到來使廉價的刀叉餐具很快在平民中普及,到19世紀基本結束了“手抓飯”狀態(tài)。但在麥當勞和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店中,除過吸管,基本仍是不存在什么餐具的。

 

從某種意義上,威爾金森算得上是瓦特蒸汽機的催生婆。1775 年,威爾金森發(fā)明了能精密加工炮筒的鏜床。瓦特蒸汽機對汽缸和活塞的加工要求甚高,而鏜床的出現恰逢其時。威爾金森的鏜床以水車驅動汽缸材料旋轉,讓刀具從材料的縱方向上前進,對汽缸內部進行切割。用這種鏜床加工直徑1.8米的汽缸,誤差只有一枚硬幣那么厚,這在當時屬于極高的精度。鏜床加工技術使汽缸內壁與活塞配合更加嚴密,大大減少了漏氣,自然提高了蒸汽機的功率。如果沒有威爾金森的鏜床,那么瓦特就無法制造出他的高效率蒸汽機。

 

這說明了一個有趣的歷史細節(jié),鋼鐵工業(yè)和機械工業(yè)這兩件發(fā)生在同一時代的技術革命必然要互相依賴。

 

在鋼鐵的所有用途中,機器的位置是不言而喻的。具有非凡硬度和延展性的鋼鐵天生就是制造機器的最佳材料,它是石材和木材根本無法相提并論的。甚至可以說,沒有鋼鐵就沒有機器,機器時代到來的前提就是鋼鐵的普及化。鐵和鋼既具有無比的拉力和抗壓力的特點,又具有形成各種形態(tài)并且無限期地保持該形態(tài)的性能,因而變?yōu)樵S多工業(yè)的無與倫比的原料。“鐵瘋子”威爾金森成為傳統(tǒng)木器時代結束的標志性人物,將人們引向一個真正的機器時代。

 

隨著鋼鐵機器對木器的替代,棉紡織業(yè)越來越依靠金屬機械行業(yè)。1803年,霍洛克斯制造出了第一架鐵制織布機,從此紡織機械終于走出了漫長的木器時代,鐵制的機器在各處都已代替了木制的機器。

 

七、 恨鐵不成鋼

在傳統(tǒng)冶鐵工藝下,鋼因其優(yōu)越的強度與硬度更受重視,但要將普通的鐵加工成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古代日本鐵礦資源匱乏,因此不得不在鋼鐵精加工技術上精益求精,不容絲毫浪費。早在1200年之前,日本傳統(tǒng)的制刀工藝就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日本武士刀做工十分精致,堪稱工藝技術的極品。它的刀刃用鋼經過反復的淬火折疊打造,直至把刀刃面鍛造成由32768層牢牢凝煉成的一個整體為止,每層只有0.00025毫米厚。這種工藝要求熱處理必須十分精確,這樣才能使刀刃不僅無比鋒利,并且非常柔韌不易折斷。為了達到這種質量,制造刀具的過程必須遵循嚴格而古老的程序。在古代技術下,工匠們常常根據早上的陽光所折射的色彩來控制溫度。在古代國際貿易中,“倭刀”一直是日本重要的出口商品。

 

英國神童貝塞麥在他18歲時就發(fā)明了郵票印刷機,1855年,他發(fā)明了劃時代的轉爐煉鋼法。轉爐煉鋼法進一步將人類從鐵時代帶進了鋼時代。以前要幾個星期才能煉成10噸鋼,如今僅僅需要10幾分鐘時間。大批量生產優(yōu)質鋼在費用上與鑄鐵和鍛鐵一樣廉價,而此前鋼的費用幾乎等于鍛鐵費用的5倍。短短數年之間,鋼的價格下降了一半,而產量翻了幾番,大量廉價的鋼材被用來制造各種工業(yè)機器、運輸機器和戰(zhàn)爭機器。據《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記載,從1865年到1898年,英國鋼軌價格從每噸165美元下降到18美元,而同期的鐵軌價格則從99美元降到46美元,而且鋼軌的使用壽命是鐵軌的6倍。在1870年到1900年的30年間,世界鐵產量增加了16.6倍,而鋼產量增加了120倍。

 

1865年,英國鐵產量為481.9萬噸,遙居世界第一。極盛時期的聯(lián)合王國成為第一個鋼鐵王國,它生產了全世界53%的鋼鐵、50%的煤,消耗了全球一半原棉產量,全世界1/3的商船掛著英國的旗幟。聯(lián)合王國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歐洲人口的10%,卻擁有50%左右的世界現代工業(yè)能力。

 

在1838年納斯密斯蒸汽錘開始普遍使用以后,鋼材加工技術已經非常完善。1863年誕生了第一艘鋼殼船和第一輛鋼鐵機車,一個無所不能的鋼鐵機器時代開始了。一位英國爵士感慨地說:“鋼鐵的氣質已經把我們英格蘭變成了一個帶鐵面具的人。”

 

薩瓦奇在《運輸經濟史》說:“怎么高估鐵路的影響都不過分。”鐵路是歷史上推動經濟起飛的最強有力的單一因素。理查德·雷諾茲從1767 年起,就用鐵軌來代替那些把科爾布魯克戴爾的礦山與高爐聯(lián)系起來的木軌。短短數年內,鐵路支配了長途運輸,能夠以比在公路或運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運送旅客和貨物。1838年,英國已擁有500英里鐵路;到1850年,擁有6600英里鐵路;到1870年,擁有15500英里鐵路。鐵路與火車成為人類命運的象征,歷史如同火車這個鋼鐵巨獸身下冰冷的鐵軌,伸向無窮的遠方。霍布斯鮑姆在《革命的年代》中說:

 

鐵路的路塹、橋梁和車站,已形成了公共建筑群,相比之下,埃及的金字塔、古羅馬的引水渠,甚至中國的長城也顯得黯然失色,流于一種鄉(xiāng)土氣。鐵路是人類經由技術而取得巨大勝利的標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鐵路完全是鋼鐵的產物。每一英里早期鐵路需要約700噸鐵。在19世紀后期的美國鐵路建設高峰期,鐵路消耗了美國鋼鐵產量的一半以上。直到1880年,美國的鋼產量才剛剛超過100萬噸;到1913年,美國鋼產量已經達到3100萬噸。一個英國憲章派織工的兒子來到美國30年后,成為美國鋼鐵業(yè)的締造者,也成為現代企業(yè)家精神的化身,他的名字叫做安德魯·卡耐基。鋼鐵大王卡耐基說過一段無可非議的大話:

 

從蘇必利爾湖開采2磅鐵石,并運到相距 900哩的匹茲堡;開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運到匹茲堡;開采半磅石灰,運至匹茲堡;在弗吉尼亞開采少量錳礦,運至匹茲堡 —— 這4磅原料制成1磅鋼;對這磅鋼,消費者只需支付1分錢。

 

從拿破侖戰(zhàn)爭開始,鋼鐵已經徹底改變了歐洲的面貌?;F盧戰(zhàn)役的勝利者惠靈頓公爵被稱為“鐵公爵”。隨著普魯士在鐵路時代的迅速崛起,年輕的俾斯麥使普魯士容克地主們確信,一個偉大的德國將以“血和鐵”,而不是靠議會民主來實現統(tǒng)一。創(chuàng)立于1811年的克虜伯工廠,它所制造的武器幫助新統(tǒng)一的德國武裝起了一支獨步歐洲的強大軍隊。

 

八 、世博會

1851年,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在海德公園舉辦了“萬國工業(yè)成就大博覽會”,即首屆世博會。維多利亞女王稱之為“我們歷史上最大的日子,最美麗最堂皇最驚心動魄的空前大觀”。

 

由3300根鐵柱、2300條鐵梁和84000平方米的玻璃,用9個月時間建造的“水晶宮”,創(chuàng)造了一種嶄新的建筑秩序。設計者帕克斯頓因此從“無知的花匠”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建筑之父”。鋼鐵與玻璃徹底將建筑從傳統(tǒng)的沉重的土木結構中解脫出來,水晶宮成為工業(yè)革命時代的重要象征物。“水晶宮”所體現的現代文明展示了理性與科學所代表的未來。車爾尼雪夫斯基把水晶宮當成理想國的原型:人類社會從游牧時代、古希臘、中世紀、18世紀最終走向“光明而美麗”的未來;水晶宮時代是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人充分就業(yè)、男女平等、文化繁榮的光輝時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終保持著對現代的警惕和批判,他將“水晶宮”理解為沒有苦難、也沒有自由和個體創(chuàng)造性的單調的“反烏托邦”;“水晶宮”是自由的終結,也是人的死亡,“水晶宮”其實是現代的“巴別塔”。

 

鋼鐵對于埃菲爾,就如同石頭對于羅丹。紀念美國革命100周年的自由女神和紀念法國革命100周年的埃菲爾鐵塔一起,成為鋼鐵時代到來的豐碑。艾菲爾的這兩個鋼鐵作品代表著未來,它們不僅展示著一種關于美的全新理念,而且開啟了一種鋼鐵時代的全新建筑風格——摩天大樓。

 

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刺破了現代的天空,7200噸鍛鐵構成的1500多根巨型預制鋼梁和18038個部件,被250萬個鉚釘緊緊地凝固在一起,精確度達到毫米級。700萬個鉚釘孔的標準公差只有0.1毫米,20個鉚接小組每天裝配1650個鉚釘。整個鐵塔完全按照現代工廠方式生產安裝。據說它對地面的壓強只有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坐在椅子上那么大。這座頂天立地的A字形“鏤空雕塑”在1889年3月31日落成后,不僅成為當時世界最高的建筑,也成為工業(yè)成就的凱歌和科技進步的“鐵證”。

 

艾菲爾鐵塔向世人展示了史詩般的物質時代,和鋼鐵對人類文明的巨大推動作用。然而鐵塔落成之初,卻引來無數批判和攻擊。有位數學家計算后宣布,鐵塔建到221米時將被自身壓垮,更多人斷言鐵塔將被大風吹倒。埃菲爾告訴人們,鐵的“強度重量比”遠遠大于石頭和木材,但包括小仲馬和莫泊桑在內很多人都認為,它是一座“災難和絕望的燈塔”:

 

我們將盡我們的力量表示憤怒,進行抗議,抗議巨大的埃菲爾鐵塔的修建,這一咄咄逼人的鐵制品,這一丑陋的骷髏,即便是商業(yè)化的美國,也不能容忍它的存在。

 

埃菲爾鐵塔原本為1889年巴黎世博會而建。按計劃,鐵塔將于1909年拆除,但20年后的巴黎,卻已經不能沒有這個玉樹臨風的“鐵娘子”。1910年5月23日,埃菲爾鐵塔開始正點報時,信號覆蓋遠達5200多公里,與地球同步的世界時間終于誕生。30年之后,法國人贊美道:“天哪,她的設計者對地球引力具有多么準確的認識??!”1945年,希特勒下令巴黎城防司令肖爾梯茲炸毀埃菲爾鐵塔,被這位納粹將領斷然拒絕。如果說巴黎圣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征,那么埃菲爾鐵塔就是現代巴黎的標志。當然,它也成為世界最著名的自殺平臺。

 

“一切始于世博會”,在世博會上誕生的水晶宮和埃菲爾鐵塔樹立了鋼鐵時代的圖騰。如果說鐘樓是古代城市的標志,那么從埃菲爾以后,鐵塔就成為現代大都市的標志。鋼鐵堆砌的電視塔、觀光塔、旅游塔,作為每個城市制高點和現代地標,愈演愈烈地演變?yōu)橐环N宗教狂熱般的權力美學。

 

九、 鋼鐵帝國

鴉片戰(zhàn)爭中,中國木船面對英國的鋼鐵戰(zhàn)艦一敗涂地,更令天朝精英們驚訝的是,洋人們連吃飯都用的是鐵制刀叉。隨后,一場“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大張旗鼓地拉開中國走向現代的序幕。

 

以“清流”自居的張之洞堪稱中國的“鐵瘋子”,他非常看重鐵在國家力量中的重要性,首先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漢陽鐵廠(湖北鐵政局)。他在給慈禧的奏章中詳細列舉了“土鐵”與“洋鐵”對天朝的影響,儼然一個冶金專家:

 

查洋鐵暢銷之故,以其向用機器,鍛煉精良,工省價廉。察華民習用之物,按其長短大小厚薄,預制各種料件,如鐵板、鐵條、鐵片、鐵針之類,凡有所需,各適其用。若土鐵則工本既重,熔鑄欠精。生鐵價值雖輕,一經煉為熟鐵,反形昂貴。是以民間競用洋鐵,而土鐵遂至滯銷。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由德國泰來洋行修建的蘭州黃河鐵橋竣工通行,鋼材水泥均由德國進口,僅運費一項就耗銀超過12萬兩。陜甘總督長庚就鐵橋工程用款上奏宣統(tǒng)皇帝稱,包括包修價、運輸價及各項支出費用,鐵橋“實用庫平銀三十萬六千六百九十一兩八錢九分八厘四毫九絲八忽”。該橋保固期80年,1989年德國方面致函蘭州,詢問鐵橋狀況并申明合同到期。

 

1825年英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到1840年,全世界的鐵路總里程達9000公里,而中國這時還不知鐵路為何物。從1880年中國建成第一條鐵路和造出第一輛蒸汽機車,到1911年,中國已經建成鐵路將近10000公里。1911年5月9日,大清中央政府宣布鐵路國有,由此引發(fā)了聲勢浩大的保路運動。在“漢陽造”的槍聲中,權貴們的天朝旦夕間便覆滅不存。

 

1750年(乾隆十五年)中國GDP占世界總量的32%,1950年中國GDP占世界總量的2.9%。從1949年開始,“無產階級專政”的中國重新踏上斯大林走過的道路,這些農民精英對鋼鐵有著超乎尋常的狂熱和癡迷,齒輪成為國家的新徽記,“人民幣”的主題是汽車、輪船、車床、鋼爐和鐵橋。這場從農業(yè)到工業(yè)鐵血轉型的唯一代價就是人。“讓鋼鐵元帥升帳”,在農業(yè)陷入一片衛(wèi)星攀比中的同時,鋼鐵成為官方主導下的一種全民崇拜。

 

“人有多大膽,鋼有多大產”(《工人日報》)。中國政府1958年設定的鋼鐵產量為1070萬噸,這是1957年的兩倍。在全民體制下,一場大煉鋼鐵運動橫空出世,數不清的土高爐拔地而起,遍及中國農村和城市,乃至中南海。為了完成這不能完成的任務,人們被迫將各種鐵器投入高爐,甚至包括生產工具、餐具和女人的發(fā)卡。在科學和啟蒙雙重缺失的背景下,這場工業(yè)革命無疑成為一場無知無畏的鬧劇和焚琴烹鶴的浩劫。比“中藥煉鋼”走得更遠的是,安徽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煉鋼爐”:他們將一條山溝的兩頭用土石封口堵死,將山上的樹全部砍倒后推下山溝,與礦石和收來的破鍋爛鐵混在一起,然后放火將樹木點燃……

 

1851年,愛爾蘭餓殍遍野,英國在海德公園水晶宮驕傲地宣布,“世界工廠在這里!”160多年后,世博會終于來到“世界工廠”中國。中國以一個官帽狀的木制斗拱來顯示中國的不同,雖然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鋼鐵帝國。

 

后記

鋼鐵不僅成為現代的標志,也成為一個時代政治的圖騰。共產黨將鐵錘和鐮刀作為無產階級的政治符號,這兩件最簡陋的鐵制工具與資產階級的鋼鐵機器形成鮮明的對比。從某種意義上,鐵錘和鐮刀是作為機器的反動象征存在的,這種反機器的姿態(tài)宣示了傳統(tǒng)手工業(yè)者的不屈和抗爭。

歐洲傳統(tǒng)中,鐮刀也是死神的權杖,鐮刀與斧子作為最原始的武器,也是一種暴力象征。在革命風云塵埃落定之后,無產階級國家與資產階級國家成為勢不兩立的兩個陣營,它們又選擇兩個了不同的新國家圖騰:專制國家選擇了齒輪,民主國家則選擇了天平。美國人說:“不自由,毋寧死。”蘇聯(lián)人則說:“有國家則無自由,有自由則無國家。”所謂社會主義,其實是消滅了社會的國家主義。歷史是如此吊詭,在資產階級將國家馴化為一個服務公民的工具時,無產階級將國家打造成為一個奴役民眾的機器。無論作為旗幟或者墓碑,斯大林的名字都是一種象征——“鐵人”。

源:歷史的細節(ji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