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重慶市原市長、著名經濟學家黃奇帆先生主講《雙循環(huán)新格局下,中國對外開放的新特征、新成就和新任務》,招商引資內參選取這篇經典萬字講稿供參考。第一個內容就是當下我們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格局,在新格局下,我們怎樣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跟世界合作,向世界開放。在這樣開放的過程中,我們這十年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果。首先要說的是我們新格局下的開放。所謂新格局就是指以內循環(huán)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huán)的新發(fā)展格局。我們整個中國從1950年到現(xiàn)在,已經經過了兩個格局兩種循環(huán)狀態(tài)。第一個循環(huán)狀態(tài)是1950年到1980年左右,這30多年時間,是一個比較絕對的內循環(huán)的階段。第二個循環(huán)狀態(tài)是1980年改革開放到2010年,這個三十年是一個比較絕對外循環(huán)的階段,也就是以外循環(huán)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huán)的階段。那么現(xiàn)在,我們進入到了一個以內循環(huán)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huán)的階段。這個階段跟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內循環(huán)也是有區(qū)別的。那時候是比較絕對的內循環(huán),現(xiàn)在是內循環(huán)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huán)的概念。這里邊有一個定義要跟大家簡單說一下,就是什么叫做內循環(huán)為主,什么叫外循環(huán)為主。理論上就是,進出口貿易占GDP的65%以上,那就是外循環(huán)為主體進出口貿易占GDP的比例40%以下的,那就是內循環(huán)為主體。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國家在1950年到1980年,基本上進出口貿易占GDP的比重只有10%不到。比如1980年,中國的GDP是2000億美元,進出口只占10%,只有200億美元,所以這是一個內循環(huán)絕對為主的時代。1980年改革開放到2010年這期間,比如2006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占GDP的71%,這就是個外循環(huán)為主,大進大出的時代。最近十年,我們已經進入到了內循環(huán)為主的狀態(tài),比如我們在2022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占GDP的比重,已經降到了38%左右,這個38%里,進出口的貨物貿易占了32%,服務貿易占了6%。我們國家在2022年進出口貿易是6萬億美元,6萬億美元差不多是40萬億人民幣,占120多萬億GDP的比重就是32%33%。然后我們國家的服務貿易是8000多億美元,整體來講,差不多也占了6個點,加在一起就是38%39%左右,這是又一個概念。所以整個中國進入新格局,就是指我們已經進入了以內循環(huán)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huán)的階段。那么在新格局下,以內循環(huán)為主,實際上并不妨礙開放。中央提出來的戰(zhàn)略,是在新格局下要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這三個更,好像是個形容詞,但在實踐當中,三個更不是光說說而已,具體表現(xiàn)為中國這十年的開放形成了五個新的特點,不同于過去40年的開放。這10年的開放和過去40年的開放既一脈相承,又呈現(xiàn)出新格局下的五個新特點。第一個特征,中國的外貿政策過去是出口導向,鼓勵出口推進出口,所以我們的出口以每年百分之十幾二十幾的速度在不斷增長?,F(xiàn)在我們轉變?yōu)榧裙膭畛隹?,也鼓勵進口,而且由于過去幾十年對進口不那么在乎,主要鼓勵出口,所以最近十年,我們是更多地推出鼓勵進口的各種措施。比如我們在2010年,進口關稅差不多是26%27%。進口關稅越高,越是妨礙進口。進口的貨成本高了,老百姓買起來就覺得很貴,然后跑到巴黎跑到倫敦跑到紐約買,都會覺得那里的商品比中國國內同樣的商品要便宜50%左右,那邊100塊,國內可能150塊。所以每年我們有上億人出國,背許多外國商品回來,每年老百姓旅游帶進來的貨有1500億美元。因為最近兩年疫情,中國人到國外帶貨上千億美元的現(xiàn)象基本已經消失了,上千億美元的東西都在國內買了,所以中國在2021年超越了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這個也和我們降關稅有關系。此外,中國政府也推出了一個進博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我們從2018年開始,每年搞一個月,在上海舉辦。在這一個月里,上萬個外資,各種各樣的跨國公司把新產品,都拿到展覽館來推銷。以前搞展覽會,有出口的,有進出口綜合的,但是幾十萬平方米專門搞一個進口的進博會,這在全球是獨一無二的。所以這都說明我們很重視進口的事情,希望達到進口出口雙向平衡。第二個特征,就是中國從過去幾十年高度重視引進外資轉變?yōu)榧裙膭钔赓Y進入中國,也鼓勵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投資。比如2017年到2022年這五年,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投資的每年有1000億美元左右,五年投出去5000多億美元。當然這個五年,中國引進外資平均每年也是1600億美元左右,五年我們引進了8000億美元左右的外資。相對來說,進來投資大于走出去投資。但是如果我們知道上世紀80年代到2010年這30年走出去投資沒有超過5000億,你就知道我們現(xiàn)在走出去投資力度變得很大了,不管是一帶一路,還是其他地方,總而言之,我們投資政策是雙向驅動的。第三個特征,過去幾十年,我們開放總是以沿海開放為主,不管是1983年啟動的中國沿海27個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還是到了80年代后期啟動的五大沿海特區(qū),還是90年代初啟動的上海浦東新區(qū)濱海新區(qū),等等,還有就是90年代啟動的保稅區(qū),到2010年前一共批了68個保稅區(qū),都在沿海。總之,中國改革開放最初的二三十年,只要有開放的新政策,總是在沿海先推。但是最近十年,中國開放的政策,要么不推出,推出就是東中西同步發(fā)展。比如中央推出了自貿區(qū),這個自貿區(qū)是我們國家最高水平的跟世界合作的投資自由金融自由貿易自由人員進出就業(yè)自由數(shù)字流動自由和貨物流動自由,實行六個自由。這樣的開放政策一推出來,分為十年五個批次,一共批準了22個區(qū)域,就是東中西同步。22個省里邊有22個自貿區(qū),其中7個自貿區(qū)在沿海7個省,又有7個在中部的7個省,還有7個在中國西部7個省。剩下一個海南島你可以算它東,也可以算它中,也可以算它西,這樣的話剛好均衡。所以現(xiàn)在的理念是,開放是一種制度安排,是一種管理方式,是一種人的觀念,和地理位置無關。沒有人會認為在西歐內陸的地區(qū),德國的開放度比歐洲的西班牙開放度低,西班牙因為靠海開放度高,沒有人有這種理解。但在中國過去幾十年,沿海一定要比內陸要開放,這是我們推動從計劃經濟封閉走向開放的一個過程?,F(xiàn)在到了成熟階段,我們要么不開放,要么東南西北中一起開放。包括保稅區(qū)。我剛才說68個保稅區(qū)都在沿海,2010年以后國家又批準了70多個保稅區(qū),其中60多個保稅區(qū)批在中部和西部,沿海只增加了十來個,加起來現(xiàn)在150多個,差不多一半在東西部,一半在沿海。保稅區(qū)有境內關外政策。原來有個感覺,境內一定是在邊境線里邊,一般是幾公里范圍,所以要開放,就在沿海的邊境線的邊上搞保稅區(qū)。后來發(fā)現(xiàn),境內關外保稅區(qū),稅區(qū)鐵絲網(wǎng)視同境外國外,沒有關稅。但是這個境內是離開邊境1公里還是100公里,還是1000公里好像是一樣的。所以思路一打開,不管你是重慶還是武漢,是成都還是西安,都可以搞保稅區(qū),思路就解放了。第四個特征,在產業(yè)政策上,我們過去跟外國合資,一般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合資的范圍就寬,動力就大,或者批得也快發(fā)展得也快??床灰娒恢木捅容^謹慎,進展不多。那么現(xiàn)在,不管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都是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開放。比如說過去幾十年外資辦工業(yè)企業(yè)制造業(yè),這個產品是看得見摸得著,制造過程都很直觀。第二個是建筑業(yè),第三個是房地產業(yè),第四個百貨商店,所有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那個時候對外資辦銀行辦保險搞基金搞各種虛擬的事業(yè),包括證券公司都比較謹慎。外資來搞教育衛(wèi)生文化,門檻也比較高,管得也比較緊,外資搞服務貿易,這樣的案例幾乎很少。最近10年,外資的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各個方面就普遍推開了。所以總體趨勢,就是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開放,把服務貿易開放金融開放,政府管得比較嚴的教育衛(wèi)生文化行業(yè),也都有了很多開放。第五個特征,中國的開放從原來的流量要素的開放,比如說進出口貿易引進外資的數(shù)量,這些流量要素上你追我趕來推動工作定目標,轉變?yōu)楦嗟叵蛑贫鹊拈_放。制度的開放就是規(guī)則規(guī)制體制標準要跟國際接軌,使得中國的營商環(huán)境更國際化法制化市場化,這些方面都在推動。比如2023年12月1號,開了一個會。從上午9點到12點三個小時,討論一個議題,就是在內循環(huán)為主,雙循環(huán)格局下,怎么讓內循環(huán)和外循環(huán)能夠一體化的循環(huán)。什么意思?就是在中國40年改革開放里,為了支持進出口,對外循環(huán)進出口的市場準入標準檢驗檢測稅收等各種管理方式是一套,這些由商務部外經貿部在管。然后內循環(huán),國內市場的貿易批發(fā)零售市場準入稅收方式等,是由國內的商業(yè)部門在管。就這樣幾十年兩張皮,各管各的,使得我們很多外貿公司做內貿是做不來的,內貿公司要做外貿也做不來。所以我們做內循環(huán),同樣是電子商務的B2BB2C,國內城市到城市的B2BB2C,比如最近20年,做了20多萬億的零售額。但是做跨境電商,也是城市到城市的B2BB2C,但因為一個跨境,很多的規(guī)則就搞不來。實際上做跨境電商,我們去年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做了3000億美元。我們是6萬億美元進出口,3000億美元占了1/20。為什么國內的電商能夠把國內的貿易批發(fā)零售搬走1/3,差不多40%的業(yè)務量,但是一做國外就只搬走5%。這里邊就有兩張皮的問題,國務院的會就是專門商量內循環(huán)外循環(huán)的體制規(guī)則規(guī)制,循環(huán)的土壤營商環(huán)境要一體化,要一個樣。也就是在十四五到2035年期間要實現(xiàn)內貿和外貿同線同質同標。同一個商品同個生產線出來的,就要有同樣的準入標準同樣的稅收??傊纬蓛韧庋h(huán)一體化的環(huán)境。國務院用了3個小時討論制定規(guī)則這一件事,其實就在說明,我們在考慮營商環(huán)境規(guī)則規(guī)制的開放上,要動更多的腦筋。以上就是我講的,中國開放出現(xiàn)了5種變化,這五種特點跟過去40年開放,本質是一脈相承,但這五種特點體現(xiàn)了更高水平開放更深層次開放更寬領域開放。那么在內循環(huán)為主雙循環(huán)的格局下,我們又進一步的更高水平的開放。最終出現(xiàn)了什么成果呢?大家一般會覺得,現(xiàn)在的經濟形勢相對困難,特別是對外貿易的環(huán)境。因為美國特朗普拜登跟我們搞加關稅搞貿易戰(zhàn)搞脫鉤搞撤資搞小院高墻,科學技術跟你封鎖,然后拉幫結派,讓世界各國的企業(yè)和政府選邊站,跟著美國走,不要跟中國做生意。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一般會認為現(xiàn)在中國的對外開放,進出口國際商品的加工方式,引進外資肯定都很困難。我特別說一下,恰恰在我們以內循環(huán)為主,雙循環(huán)的格局下,我們三個更的開放的努力下,中國現(xiàn)在對外發(fā)展的三個方面,有重大的基礎性的趨勢性的好轉。具體來講,第一個,在出口商品方面,我們2000年到2010年,中國的出口每年從1萬億發(fā)展到15000億。其中我們出口產品的結構,70%是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紡織品,30%是資本密集裝備密集技術密集的機電產品和電子信息產業(yè)的產品,這就是三七開,以至于那時候有一句調侃的話,說中國人的出口是用10億件襯衫換一架美國的波音飛機。最近十年,出口產品的結構出現(xiàn)了基本面的趨勢性的結構性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和2023年,就是最近兩年,我們每年進出口是6萬多億美元,比2010年3萬多億翻了一番,其中出口是3萬多億美元,比2010年的1萬五千億美元也是翻了一番,也就是說,這十來年我們進出口翻了一番。但是我們的出口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從去年和前年來看,我們出口的3萬多億美元里,90%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裝備密集的產品。其中機電產品占60%,電子信息類產品占30%,加起來占3萬多億美元的90%,也就是說差不多有28000億美元的產品是資本密集裝備密集技術密集的產品,所以中國機電產品現(xiàn)在走遍天下,而且大家都非常認可。去年我們的光伏裝備水電子裝備新能源的設備占整個世界貿易市場百分之六十幾,鋰電池儲能裝備差不多占70%。另外我們新能源汽車占全球去年生產的貿易市場上銷售總量的50%??偠灾?,各種類型的裝備都起來了。而我們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紡織品只占3萬億美元出口量的10%,也就是3000億美元左右。所以深圳旁邊的東莞,原來勞動密集型加工業(yè)的職工有一百幾十萬農民工,一棟大樓幾萬人,三班倒,上下班時間人山人海,現(xiàn)在門口羅雀,很多廠房空了,這些勞動密集型很自然地搬到東南亞,因為那邊的勞動力成本是我們中國農民工成本的一半。別以為這個搬出去是美國人推動的結果,到東南亞的企業(yè),70%都是中國企業(yè),這不是美國老板開的廠,而是中國企業(yè)自己干的勞動密集型企業(yè),是我們的企業(yè)搬過去,所以在越南老撾,你去算他們的外資,外資的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中國企業(yè),而且中國從來不阻攔這些企業(yè)走,是支持他們的。這些企業(yè)走了以后,還帶動了在東南亞的中資企業(yè)跟國內產業(yè)鏈上的交換,所以大家可以看到,2019年,中國跟東盟十國進出口貿易6500億美元。到了2023年,這三年多的時間增加50%,去年已經達到14000多億美元,差不多漲了4000億,漲了百分之五十幾。那么沿海的許多產業(yè)叫騰籠換鳥,勞動密集型的企業(yè)已經在中國成本顯得高了,沒有太多競爭優(yōu)勢的搬掉,但是中國大市場帶來的機電產業(yè)制造業(yè)的成本綜合性的下降,使得中國機電產品裝備類產品出口競爭能力不斷增強。因為中國進入了一個超大規(guī)模的市場,14億人,人均GDP超過全球人均GDP,所以這個市場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之一,大市場會降低制造業(yè)的科研開發(fā)成本固定資產投資成本采購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市場開拓成本,最后還能提升勞動生產力。這六種制造業(yè)綜合成本的降低,正好彌補了勞動力成本提高勞動密集型優(yōu)勢減退的短缺。而且這6個成本,如果每個成本降低5%,就使得總成本降低30%-40%。所以最近十年,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綜合制造業(yè),中國產品比歐美同類產品的成本大體要減掉一半。所以歐美許多企業(yè)到中國搞制造,搞產地銷,生產了以后銷到歐美區(qū),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因為中國不僅有大市場的市場吸引力,還有制造業(yè)產業(yè)鏈的綜合成本低的好處。有了這個以后,就使得中國進出口貿易產品結構發(fā)生根本性的趨勢性的重要變化。這個變化不是過三年五年會變回來,而是今后幾十年會一直延續(xù)下去。第二個方面,中國最近十年出現(xiàn)了生產方式的重要調整,也就是制造業(yè)的加工方式的重要變化。1990年到2010年之間,在20多年里,中國的制造業(yè)如果一年進出口貿易有1萬億的話,那么50%是一般貿易的加工方式,50%是加工貿易的加工方式。所謂一般貿易的加工方式叫一頭在內,一頭在外,從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整個產業(yè)鏈都在國內,然后把它生產出最終產品以后出口到國外,這種貿易叫一般貿易出口。加工貿易叫兩頭在外,大進大促,就是指我們加工了100億美元的產品準備出口,但這100億美元的產品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供應鏈都是由國外供應的。這樣我100億出口,比如有75億美元的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從國外買進來,那你買進來70多億美元,出去100億美元,統(tǒng)統(tǒng)算在一起就是170多億美元。聽起來進出口量很大,但其實增加值只有百分之二三十,因為零部件原材料的加工,都是帶動了國外的勞動力國外的稅收增長,都表現(xiàn)在國外,表現(xiàn)在國內只不過就是百分之二三十。從這個角度,加工貿易聽起來量很大,但其實對中國經濟的帶動力并不那么高。所以2010年以后,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很重要的就是把大量的附加值很低的淺層次的加工貿易轉變了。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是2013年召開的,那次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里面第七章講到中國對外開放,專門有一段開放的方針講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中國要搞自由貿易協(xié)定,要推動國內搞一批自由貿易試驗區(qū)FTI。第二件事是中國幾十年的加工貿易兩頭在外,大進大促,要推動兩個轉變,第一個轉變是在沿海搞加工貿易,要轉變到中國內陸同樣可以搞。第二個轉變是加工貿易兩頭在外,要變成一頭在內,一頭在外。跑到中國內陸,如果搞兩頭在外,國外的貨運到廣州上海就到位了。但是如果到內地,要從上海再把貨通過運輸20003000公里到中國重慶成都西安鄭州,這樣就會帶來大量的物流成本和極多的不方便。所以只有一頭在內,一頭在外才可能做好這件事。如果做不好這件事,這些加工貿易可能都會在今后十年二十年轉到東南亞其他地方。從這個意義上講,提出了加工貿易要轉變,事實上最近十年,加工貿易到2022年,中國6萬億美元進出口,加工貿易只占20%,而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3萬多億美元進出口,加工貿易占了50%左右。就把它給調過來了。這是個重大的制造方式的變化,并且讓一般貿易做1000億產值的話,有30%-33%的增加值是利潤稅收老百姓收入,而加工貿易只有12%-13%。在這個意義上,這個變化對中國經濟效益的提升是個重大的變化。而且不是說加工貿易小了,整個進出口小了,而是進出口翻了番,加工貿易減了2/3,是這個概念,所以這是時代的進步。第三個方面,就是中國引進外資的變化。大家有時候會感覺,這十年肯定比過去10年要少,最近5年肯定比以前的5年要少,因為這個5年遇上了特朗普拜登,地緣政治貿易戰(zhàn)加關稅撤資等等。在這種情況下,網(wǎng)上也普遍有各種各樣說法,似是而非。比如今年春節(jié)以后網(wǎng)上傳的最多的一條是一個英國商報記者寫的新聞,但是中國人一看,覺得寫得是對的,很多自媒體或者網(wǎng)站都在傳這條。這個新聞說什么呢說中國2023年引進外資只有300多億美元,以前中國人引進外資一年總有1000多億,所以不僅是腰斬,而是丟掉了百分之七八十,然后存量的外資也在紛紛搬家,這個消息似是而非,影響很大。事實上這條消息絕對等同于造謠,但是它造謠又好像沒造謠,它觀點是你減了百分之七八十,只是他說300多億的時候,前面用了個凈,外資凈引進是300多億美元,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們明明每年引進外資都是1600億美元左右,而我們在2022年,還創(chuàng)造了引進外資最高的一年,是四十年來的天花板,1880億美元,為什么那一年特別多呢因為俄烏戰(zhàn)爭,歐洲的天然氣管道被炸了,天然氣供不應求,漲價3倍,還買不到。德國法國許多重工業(yè)能源工業(yè),因為沒有天然氣就停產了,這種產業(yè)集群都是幾十億美元,一百幾十億美元的托拉斯集群。所以2022年5月,德國的總理帶了100多個德國托拉斯的老總到中國。9月份,法國總統(tǒng)又帶了100多個法國企業(yè)家過來。所以那一年,他們跟中國簽了很多協(xié)議。因此整個2022年,歐共體對大陸投資比2021年多200多億美元,所以在2022年,我們是1800多億。這種數(shù)量當然有偶然性,是這一年兩個總統(tǒng)帶來人發(fā)生的,那么到了2023年就進入了常態(tài),上一年額外的兩百億去掉,,我們也是1600多億美元的外資引進數(shù),也不低的,比哪一年平均說起來也都不低。然后我們走出去投資呢我剛才說我們現(xiàn)在每年走出去1000億美元,2022年走出去的有1200億美元投資。你引進了1600多億美元,走出去1200多億美元,凈外資就是300多億美元,這個地方巧妙地用了個凈字,說起來他也沒說錯,但他的解釋就不對了,本來每年比引進外資,去年引進1200億美元,今年引進1300億美元,當然是增長。你現(xiàn)在來了個凈,跟原來的每年引進多少比,一下就好像腰斬50%70%,這就是胡說八道。所以中國政府指出他們是胡說八道,現(xiàn)在他們已經撤稿了。我講這一段,就是大家有時候莫名其妙容易相信,中國外資少了,因為疫情,因為美國人跟我們搞貿易戰(zhàn),外資選邊戰(zhàn)來的少了,實際上2000年中國加入了WT。,外資開始對中國充滿熱情。到2010年,我們每年引進外資1200億美元,10年就是12000多億美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成就。2012年到2022年這十年,我們事實上,每年平均引進了1410億美元的外資,要比前十年要高很多。大家可能會認為,這個十年1400多億,是不是前五年高,后五年低呢正好相反。2017年到2022年這五年,我剛才說大體上在1600億。而2012年到2016年,大體上每年是一千兩三百億,也就是說這十年,后五年雖然有疫情有特朗普貿易戰(zhàn),但是外資反而多了。為什么會多就是我剛才說的,中國的大市場形成了銷地產,你外資到中國投資,搞一個產業(yè)鏈集群,生產出來產品全部覆蓋中國。就像美國通用在中國花了上百億美元,搞了300萬輛轎車的生產線,全部在中國銷售。然后美國通用在除了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一共有7個工廠,一年生產350萬輛,在中國以外的全球銷售,意思就是中國的市場占了它全球的百分之四十幾。你叫它從中國市場撤走,國外再去從350萬擠出一個600萬,怎么可能所以對通用來說,市場是國王,美國總統(tǒng)不是他的國王。你總統(tǒng)干了幾年拍拍屁股走了,不用負責人,我如果跟著你聽了話走了,工廠倒閉,你賠不賠?所以它一定跟市場規(guī)則走,中國有銷地產,所以特斯拉在中國生產50萬輛,銷售在中國50萬輛,它就占領中國市場。當然它也會帶來資本技術管理生產線,帶來各種有意義的事,這是一塊。還有一塊是產地銷。在中國搞產業(yè)鏈,不是為了產品銷在中國,銷往歐美的也要在中國,因為中國制造成本低。最經典的案例就是蘋果,蘋果在中國十來年,每年在中國生產1.7億個手機,一個手機1000美元,1.7億個就是1700億。這個1700億說白了,是因為中國制造的成本比較低,它稅前的毛利有40%,680億,其中170億給中國的制造業(yè),大體上是銷售利潤率10%,還有500億,是蘋果公司自己拿走,他憑什么不搞任何生產就拿走這些利潤呢因為產業(yè)鏈的研究開發(fā)金融清算物流配送,產業(yè)鏈是綠色低碳,數(shù)字技術的賦能,產業(yè)鏈上的貿易服務貿易以及售后的回購,所有產業(yè)鏈上生產性服務業(yè)都是蘋果管的,誰掌管生產性服務業(yè),誰就是產業(yè)鏈的祖宗。在這個意義上,蘋果拿走了2/3的專利費服務費,也就理所當然。那么為什么要放在中國呢因為中國制造產生的利潤高。蘋果公司90年代在美國有一個很大的蘋果工廠,又生產電腦,又生產手機,但是基本上沒多少效益,跑到中國就出現(xiàn)了很高的利潤,因為中國制造業(yè)的綜合成本低。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外資來中國就是因為中國銷地產產地銷的兩種方式,吸引了全世界跨國公司。而中國之所以加工貿易方式下降到了20%,80%變成一般貿易,是因為中國的制造業(yè)東南西北中都形成了上中下游產業(yè)鏈配套的集群模式,中國的出口產品結構發(fā)生這樣的變化,是因為中國制造業(yè)成本低,出口競爭力就強。反過來,勞動密集型的產品成本高了,勞動密集型的比較優(yōu)勢就淡出了。所以很自然,制造業(yè)的比重提高,勞動加工業(yè)的輕紡產品比重下降。以上就是我剛才講的基本面好的變化,它不是某個局部的領域,這種概念都是幾萬億美元,很大范疇的進出口,幾萬億美元的加工方式的變化,每年上千億美元引進外資,步步高的這種構架。我剛才說的所有數(shù)據(jù),都是我們商務部對外公開的網(wǎng)上查得到的數(shù)據(jù)。網(wǎng)上胡說八道的,一些擾亂神經的,覺得形勢很不好的話,你通過這些數(shù)據(jù)就會看到向上的力量。所以如果你在做勞動密集型產品,你的確現(xiàn)在焦頭爛額,比重大幅度下降,你當然很困難。人趨利而行,順勢而為,在這個意義上騰籠換鳥,趨勢上已經運轉不了的鳥,你就要放掉,你要把產業(yè)結構調整,做這樣的事。這是我講的第一部分。黨的二十大再次強調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部署了五個方面的任務:一是以推動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貫通內外循環(huán)。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以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huán)的“要素流量型開放”為主,轉向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穩(wěn)步擴大規(guī)制、規(guī)則、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的新階段。要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讓中國的超大規(guī)模單一市場成為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這就需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huán)境,讓內循環(huán)與外循環(huán)有效貫通起來。二是以服務貿易和數(shù)字貿易為重點,建設貿易強國。近年來,中國服務貿易規(guī)模連續(xù)保持世界第二位。但對比發(fā)達國家的服務貿易高附加值的行業(yè)結構,對比中國40年來貨物貿易的發(fā)展速度,中國服務貿易存在逆差規(guī)模大、結構效益不高等問題,巨量的貨物貿易對服務貿易發(fā)展理應具有的帶動優(yōu)勢沒有發(fā)揮出來。中央對此高度重視,曾連續(xù)多年召開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幾次發(fā)表重要講話有關部門還專門出臺了《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chuàng)新發(fā)展試點總體方案》。可以預見,未來中國服務貿易占全部貿易額的比重將逐步提升,服務貿易中數(shù)字貿易的比重也將逐步提升,服務貿易、數(shù)字貿易將與貨物貿易一道,共同支撐中國貿易強國建設。三是以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帶動全域全方位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倡議在改變世界經濟版圖的同時也在深刻影響和塑造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其中中歐班列的開行和營運,堪稱“一帶一路”建設的典范。在中歐班列的帶動下,沿線通道經濟、口岸經濟、樞紐經濟快速發(fā)展,為內陸城市對外開放拓展了新空間,要繼續(xù)突破一些瓶頸和障礙,加快形成以中歐班列為依托、沿線主要樞紐為支撐、產業(yè)鏈供應鏈深度融合的國際經貿合作大通道。特別是要考慮通過運力布局的最佳化調整,為帶動全域全方位對外開放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四是實施“自貿港+自貿試驗區(qū)+高標準自貿區(qū)網(wǎng)路戰(zhàn)略。作為最高水平的開放平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已進入具體施工階段,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要求,將于2025年封關運作。總的來看,國際經貿規(guī)則演進的基本方向是“三零”,即“零關稅”“零壁壘”和“零補貼”,由邊境外措施向邊境后開放轉變,更加強調營商環(huán)境的趨同化。要重點圍繞高水平經貿規(guī)則所涉及的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智慧財產權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形成突破為中國參與國際經貿新規(guī)則談判和全球經濟治理探索新經驗,形成新示范。五是以“人民幣國際化+高品質走出去”深度參與全球產業(yè)分工合作。二十大報告提出,“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預計未來15年,隨著中國跨境貿易、大宗物資進口、中國企業(yè)海外投資逐步推行以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國際化將取得重大進展。2024年變成了4.7%。人民幣在支付結算中的比重有望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到2035年達到17%左右。一個國家貨幣地位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強國地位。
返回列表